每日一佛书[40句]: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三十八…
1、一切世间之所有,种种果报各不同,莫不皆由业力成,若灭于业彼皆尽。《华严经》卷二十九,十回向品
2、心净之人才能抵达禅的绝妙境界,一念觉,众生是佛。众生皆有佛缘,开启慈悲心,发掘智慧心,立地成佛,不畏遮眼浮云,生命的微笑将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3、(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)平白无故地打了善良的人,肆意诽谤没有过错的人,做这些事所带来的灾祸是做一般错事的十倍,而且将无法得到赦免。
4、(佛语心经)事物是互相联系的,人们可以通过事物的一部分,来推测这个事物的全貌。因此我们认识一件事物,不仅可以依靠直接经验,还可以依靠间接经验和逻辑推理,运用类推。归纳等思维方法,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够举一反触类旁通。
5、无明即是一切诸佛得道之处,所以缘起是道场。无明且不明,亦不暗。不明只是本明,不明不暗。(唐)希运《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》
6、执着其实是一种负担,甚至是一种苦楚,计较得太多就成了一种羁绊,迷失太久便成了一种痛苦。放弃,不是放弃追求,而是让我们以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。
7、以财物惠施,获八功德,云何为八?一者随时惠施,非为非时;二者鲜洁惠施非为秽浊;三者手自斟酌,不使他人;四者誓愿惠施,无侨恣心;五者解脱惠施,不望其报;六者惠施求灭,不求生天;七者施求良田,不施荒地;八者持此功德,施惠众生,不自为己。《增一阿含经》卷三十七,八难品
8、(佛心禅语)人生的道理,一言以蔽之,就是得失的道理,任何一件事都有得有失,得就是失,失就是得,而最高的境界,应该是无得无失。但是人们经常处于未得患得。既得患失的状态。明智的做法不是想着怎么抓住,而是学会如何放手。
每日一佛书
9、修行要抱持一个原则与信念——为佛教。为众生,行为要光明正大,再大的委屈与打击也要忍受,凡事做到问心无愧的地步。
10、学佛一事,原须克尽人道,方可趣向。……譬如欲修万丈高楼,必先坚筑地基,开通水道。《印光大师文钞增广与丁福保书》
11、自护时即是护他,他自护时亦是护己。……不恐怖他。不违他。不害他,慈心哀彼,是名护他自护。《杂阿含》卷二十四,第619经
12、(佛心禅语)若不断杀修禅定者,譬如有人自塞其耳,高声大叫,求人不闻,此等名为欲隐弥露。——《楞严经》若不断偷修禅定者,譬如有人水灌漏斗,欲求其满,纵经尘劫,终无平复。——《楞严经》
13、世间与出世间并不是两回事。一切从对立的心态出发,就是生死,就是世间;若能心包太虚,烦恼即刻成菩提,世间也就是出世间。
14、所谓众生者,众因缘和合而生。众生之间互为存在的前提,真正个体。独立的生命是不存在的。
15、如果不懂得敬畏,拿坏心当时髦,离危险就不远了。一位得道高僧曾经反复告诫世人:好人好自己,坏人坏自己。
16、毫厘系念,三途业因,瞥尔生情,万劫羁锁。(唐)德山宣鉴禅师(《传灯录》卷十五)
每日一佛书
17、人生就像接力赛,生命就是你手中的接力棒。接力棒在你手中,责任就在你手中,你的人生质量直接影响接棒者,直接决定整个团队的成绩。你的人生质量越高,生命延续得越久远,也越有价值。
18、(佛心禅语)直须将一个死字(原注云:“此字好得很。”)挂到额颅上。(印光法师)
19、生活在顽强战斗中,只有每天不屈不挠奋勇向前的人才能取得胜利。
20、十二缘甚深,难见难识知,唯佛能善觉,因是有是无。若能自观察,则无有诸入,深见因缘者,更不外求师。《长阿含经》卷一,《大本经》
21、(佛心禅语)人生是苦的(空虚),充满烦恼,但如果放下执著,苦当下就是空,烦恼就是菩提,人生就是解脱,是谓现证涅槃。——明海
22、若在雨中,谁是那把撑开的伞;若在风中,谁是那堵宽厚的墙?有些人在寻找,眼含热泪;有些人在等待,精神寂寞;有些人已拥有,寻找。等待。拥有,是爱的历程,也是人生的历程,都需要强大的心灵支撑。
23、(佛心禅语)人要自爱,才能爱普天下的人。——证严法师
24、佛,并非天生而成,他们也都来源于平凡的人世间。用心去感悟人世的真谛,做好一个凡人,才有可能成为一位佛陀。
每日一佛书
25、(生活哲理)学佛就是学做人,真正学佛的慈悲。学佛的智慧。
26、(佛心禅语)千峰顶上一茅屋,老僧半间云半问;昨夜云随风雨去,到头不似老僧闲。(归宗芝庵禅师)
27、生命之舟需要轻载。生活本身就是一份责任和担当,是绝不轻松的,如果再加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,生活的压力就会更大了。因此,我们应当学会放下心理的负担,轻松简单地面对自己的生活。
28、(一句禅语一种人生)利生:水的存在就是利益。没有水,人和动物无法生存;没有水,花草树木无法生长。发芽。结果。人。动物。一切生命,大自然的一切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养。
29、(佛心禅语)名誉及利养,愚人所爱乐,能损害善法,如剑斩人头。(《有部律》)
30、佛法以人道为肇基,而人道以佛法为究竟。(明)德清《憨山老人梦游集》卷三十二
31、求胜善法无有厌足,是名毗离耶波罗蜜。《华严经》卷三十七,十地品
32、所谓看开人生,不是悲观,而是积极乐观;不是看破,而是看透:并非什么都不做,而是能及时行善;也不是什么都没有,而是什么都知足!
每日一佛书
33、所以说,慈悲柔和可消除人心的黑暗,引发智慧的光明。
34、思念礼供如来力,普覆我等有情众;诸法增益人天需,无子痛苦常远离;不舍菩提长善法,二障消除人天乐;远离暗冥魔害敌,供养怙主无恼害;速得禅定陀罗尼,习得胜慧消恶习。愿我临欲命终时,生彼净土莲花中;福智功德悉圆满,妙如光音王如来,得蒙授记愿欢喜。
35、(佛心禅语)抱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,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要抱怨的事情,而似乎每个人都理直气壮,却忽略了幸福源自珍惜,生活不是攀比。当这些牢骚与抱怨化作心灵天窗上厚厚的尘埃时,灿烂的阳光又怎能照进心田?
36、有了“我”的执著,就忽视了他人的存在,忽视了他人利益的存在。忽视了他人意见的存在。
37、如师子身中虫,自食师子肉,非余外虫。如是佛子自破佛法,非外道天魔能破。《梵网经》卷下
38、爱不是要求对方,而是要由自身付出,无条件地奉献,做到事事圆满。
39、一切善法,不放逸为本。《大般涅槃经》卷三十八,迦叶菩萨品
40、实见者,尚不见实,何况非实。所以者何?非肉限所见,慧眼乃能见。而此慧眼,无见无不见。《维摩经》卷中,入不二法门品